人而去,同时关照自己的三妹:“你可不要动我的东西啊,不然我回来要你好看。”凤仙肯定地以为凤兰是不会回来了,她在姐姐走之后的五分钟后就打开了姐姐贮存玩具的纸盒子,凤仙把那些毫无用处的小石子和碎花布头扔得到处都是。
当凤兰和陌生人走到百货商店门前的时候,被李师母看见了。李师母心里就想:这不是对门的凤兰吗?再看看牵着凤兰手的那个男人裤腿上满是泥,脸孔又黑又脏,马上就冲上去把人拦下来了,李师母拖着凤兰径直回到香桂巷,当着凤英娘的面就大骂了一场:“人家虽然穷一些,还不至于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别人啊。”凤英娘赔着笑脸说:“是啊是啊。”而顺利回家的凤兰一进门就看见凤仙正把自己的宝贝盒子顶在头上,她勃然大怒,冲上去就给了自己的妹妹一个大嘴巴,凤仙一愣,马上就号啕大哭了,抱着姐姐的小腿肚子就是不放手。
凤英娘就给了凤兰凤仙一块火烧,这又是一个错误,因为一块饼并不能缓解已经很深厚的矛盾,姐妹俩又在为把饼平均地分开吵吵闹闹,做娘的烦透了就随手把饼撕开了,大的给了凤仙,一块小的给了凤兰,这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,她就是这样随手做的事情。凤仙喜滋滋地啃那块饼,脸上还肿着五个红指印,凤兰是很精明的,她直想着把那块大一点的饼给换回来,她的喋喋不休影响了娘的情绪,凤英娘一手抢过饼掷上了房顶,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的凤兰在整个下午就坐在屋檐下想那块饼,她的坏心情一直停留在沮丧这个程度上很久。然而,几天后凤英娘又成功地送出去了一个孩子,这次是最小的凤蕊,她还处在抱在手里什么都不懂的年纪,又是善良的李师母在走了很长的一段乡间的路才把凤蕊抱了回来。这次总算绝了凤英娘送孩子的心思。穷就穷些吧,孩子总是自己的肉。
嫁出去的凤英很快就有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她终日忙碌,腰围粗壮起来,脸孔变黑,嘴角边有了深深的皱纹,她开始在菜场里卖自家种的菜。凤英把最小的女儿随便地放在菜筐里一起去菜市,这个小女儿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,人们都叫她小英,小英总是非常地乖,她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那儿不吵也不闹,直到有一天,忙着卖菜的凤英和以往一样把小英放在筐子里时,却发现她闭着眼睛,蜡黄的软头发搭拉在眼睛上面,小小的头地歪在了一边,凤英把她的身子拔正过来,她又歪到一边去了,凤英急了,这才火急火燎地请来了赤脚郎中,郎中只看了一眼就说:“这孩子没用了。”下午凤英就请了棺材,那是口小棺材,就象个装火柴的小纸盒一样小,人们把那么瘦那么凉的一个小身体放进了小盒子,凤英雇了几个人用木板车拉着去葬。那是个刚刚下完雨的响晴天,凤英在未干透的泥地和泥坑里滚来滚去,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悼这个没有尝过任何好吃东西的孩子,人们挖了不深的坑,把小英葬进去,堆了个小土包,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标志,很快地,土包也会在雨水的冲洗下消失不见的。
凤英家的日子开始艰难了,三个女儿都在长大,每个女儿都要念书,凤英娘又是每天休息在家里的,有时候缝缝洗洗,有时候做两双虎头布鞋子卖卖。李师母看不下去了,就发话说:“让凤兰每天早上到我这儿来拿五个角子吧。”那段日子,凤兰每天早上都侯在李师母的家门口等那五角钱。李师母是喜欢晚上打打麻将牌的,打得晚了,有时候中午十一点还躺在床上目困懒觉。凤兰等得时间长了,又不好意思进去问李师母讨,就一直等在外面,最后等得实在不要等了,就坐到李师母床头的板凳子上去等,李师母一睁开眼,看到了凤兰,马上就坐了起来,嘴里说:“要命要命,目困到辰光也不晓得了。”手伸到枕头下面去摸五角钱。
凤兰十六岁了,她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了,凤兰想出去自己挣钱,她思前量后决定要先学会了手艺。凤兰跑到乡下姨娘的家里去,想跟姨娘学接线头,凤兰是很努力的,但学手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凤兰手脚慢了,姨娘一脚就踢过来了,姨娘穿的是尖头的皮鞋,踢在身上自然是很疼的,凤兰咬咬牙也撑过去了大半年,崐师的那一天,凤兰就直接跑到江西省的纺织厂去接线头了,她的后面跟随着许许多多的想挣钱养家的女孩子们。